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招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学习方法

特级教师训练2009年高考考试命题趋势——历史

来源:www.zhoujijia.com 2025-01-22

学习方法

  湖北黄冈中学 熊银忠

  1、高考考试历史命题变化趋势

  1.彰显材料处置能力,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伴随新课程理念和教程的日益推广,历史考试试题愈加突出对材料处置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考试试题不断增加,材料形式愈加多元化,阅读信息不断扩大。

  2.文明史观整理考试试题,综合程度愈加高

  文明史范式成为历史考试试题设计和制作的主导范式之一(另外为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历史考试试题渐渐淡化古时候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时空界限,跨常识渗透、跨地区链接,水乳交融,综合程度愈加高。

  3.隐性介入热门问题,引导关注社会生活

  历史考试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门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热门问题包含短效热门问题(年度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门和长效热门问题(如科学进步观等问题)。

  4.突出考查主干常识,维护选拔考试权威

  历史考试试题突出对主干常识的考查,这类常识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势头和本质特点,集中反映在各种矛盾运动中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起到纵观全局和纲举目张有哪些用途。

  5.削减专题形式选择,扩大考试知识点常识覆盖

  历史考试试题不断削减专题形式选择,很多代之以单体形式选择,体现了命题者稳中求变、扩大常识覆盖的命题思路。

  6.突击抽查边角常识,制约常规教学行为

  历史考试试题常常以边角常识命题,边角常识是指教程中标识★的章节、教程中用楷体字排版的内容、教程中的图表注解、高考考试考试试题中出现频率较低的常识等等。

  2、冲刺阶段有效复习建议

  1.抱着平时心态,落实学科入门知识

  历史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入门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会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常识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而这又都以入门知识为本源。没入门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建议坚守教程阵地,既看重对主干常识的剖析,又兼顾对边角常识的落实,由此展开常识迁移转换与发散性思维。

  阅读理解教程是落实学科入门知识的主要渠道。应当区别教程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常识成分,将常识成分挑出来进行记忆和理解。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称作核心词。经过压缩未来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成效更好,用途更大。

  兼顾边角常识是提升考试成绩的新渠道。应付课文的阅读部分,甚至图表、注解予以足够的看重。可以设想小型专项练习,编制若干针对性的选择填空训练。比如美德经济的飞速进步一目设计(1)1860年以前,在美国工业中占主导的是(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此后(选择重工业或轻工业)得到长足进步,(煤炭、石油、电力、汽车四选三)等新兴工业异军突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成为以(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的国家。(2)18711891年间德国的(选择轻工业或重工业)飞速进步,其中(造船、军事二选一)工业占有要紧地位,克虏伯工厂是这种工业的代表。如此深化了主干常识,提升了应考水平。

  2.精心处置教程,构建学科常识体系

  历史教程有其独特的常识结构体系,复习最重要步骤是按历史进步阶段进行梳理古今中外历史常识,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点、线、面立体式框架常识结构。

  借助目录整理常识能够帮助更通透地理解历史常识的进步线索和更完整地把握历史教程的常识结构。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两条渠道:一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使欧美诸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进步,资本主义市场不断扩大;二是英法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在世界各地打造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将它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两条渠道就隐含在教程的目录中,教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一节讲的就是第一条渠道,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目讲的就是第二条渠道。结合目录来理解这两条渠道,就更容易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什么原因。

  3.知道学科前沿,关注课标课程改革

  新课程标准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出现,强调理念的推陈出新,突出常识的总结整理,弥补了现行课本的不足。这种改革已经对高考考试的考试形式(包含题型、题量、分值等)、考试内容乃至整个教考评价机制产生重大影响,应予以看重。

  比如首次世界大战发生是什么原因什么?正常状态下的剖析可能是(1)根本缘由: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进步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导致它们之间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矛盾。(2)具体缘由: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与动荡。(3)直接缘由: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用课程标准就会有新的补充,那就是(4)科技条件:科技的进步成就(包含新式武器、新交通工具和新通讯方法)被运用于军事范围,致使战争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形成世界性大战。(5)社会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角逐中西方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纷纷扩军备战;而面对战争危险各国统治阶级纷纷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使很多人陷入民族主义战争狂热之中。

  4.理论联系实质,关注时政热门焦点

  应尝试以某一个社会问题为主题用历史思维展开综合讲解,有意识地练习思维的整体与逻辑性,并适合地用政治、地理学科常识问题,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短效热门:对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间发生的国内外时政热门问题予以关注,如全球金融风暴与罗斯福新政的对应等。周年次周年:在全方位复习基础上,对尾数为8、9、0年份所发生重大事件进行复习要点,如改革开放30年、新中国60华诞、《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中美建交30周年等。长效热门:把人类长期常见关注的问题与教程对应起来,有机渗透。如科学进步观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地区经济协调进步,三农问题与建设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常识经济的兴起和可持续进步观,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一同进步等。热门问题复习应该注意通过学科常识来展示热门和处置热门,即充分联系学科常识,不可以脱离历史常识本身而盲目追热。

  5.适当练习主干内容,不断巩固学习成就

  题要适当做,最好使用高考考试题或优质的模拟题,力求准确规范,力求答卷办法、方法、思路有提升。从考试练习中看常识学会怎么样,准时查漏补缺;考虑材料题、问答卷思路怎么样打开,是不是做到了联系教程定方向,列出提纲心里亮,组织语言精又当。

  三化教程(考试知识点题型化、题型要素化、要素规范化)主干常识是提升解题水平的有效渠道。比如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各派代表的利益是什么?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案:(1)社会背景①经济根源:生产力进步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②政治情况:奴隶规范进一步崩溃,封建规范逐步形成,历史历程着划年代的变革。③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形成了不一样的派别。④社会环境:诸侯割据称雄时期,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导致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⑤文化原因: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常识分子,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很活跃。⑥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我们的倡导,批评其他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代表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小私有阶层利益,儒家孟子代表贵族地主利益,荀子代表地主阶级利益,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3)历史影响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成为后世各种思想文化的渊源。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国内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②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活跃了思想、传播了文化,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推进用途。

热点专题

  • 江西2024年高考考试高职(专科)投档状况统计表公布(历史类、物理

[]08年高考考试历史指导

[]特级教师训练2009年高